在汽车行业,永磁同步电机以其高效、稳定的特点,成为驱动、转向与刹车等关键部件的不二之选。今天,让我们揭开永磁同步电机力矩控制的神秘面纱。
电机控制的关键目标有三:位置、速度和力矩。力矩控制,顾名思义,是确保电机输出符合需求的力矩。在众多控制目标中,力矩控制位于核心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力矩控制究竟有何奥秘?
电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借助皖南电机提供的动图来理解。定子三相通过互差120度的交变电压,在定子铁芯上产生旋转磁场,进而与转子磁场相互作用,驱动转子旋转。
电机力矩的产生与电枢电流成正比。电流的产生,类似于电机绕组在磁场中旋转时的电阻和电感。电机空载运行时,无负载情况下,电机将迅速转动至反电势与给定电压相等。负载增加时,转速下降,反电势降低,产生电流,进而产生力矩。
在电机矢量模型中,我们常将相关矢量整合,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图中转子位于中心,外围是互差120度的AX、BY、CZ三相定子。静止两相坐标轴α与定子A相重合,β比α超前90度。旋转两相坐标轴d轴与转子N极重合,q轴比d轴超前90度。X轴表示定子旋转磁动势,电压矢量表示三相全桥的开关组合在空间的表现形式。
力矩控制的核心在于,通过控制算法寻找合适的开关管组合,合成一个给电机定子的给定电压,确保产生的电流对应的力矩与外部负载平衡。
二、磁场定向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力矩控制的两大流派
目前,电机力矩控制主要分为磁场定向控制(FOC)和直接转矩控制(DTC)两大流派。尽管它们适用于所有交流电机,但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各有其独到之处。
FOC控制理论由西门子工程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基本思路是将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变量转换到旋转坐标系下进行数学运算,通过控制器改变d轴和q轴的电压,达到控制电流的目的。
要实现FOC,需要电机三相电流和位置信号,以及Clark-Park变换、d轴和q轴的PI调节、反Clark-Park变换和SPWM/SVPWM等控制模块。
DTC控制由德国学者Depenbrock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其基本思路是直接检测母线电压和定子电流,计算出电机的磁链和转矩,并通过滞环比较器实现对定子磁链和转矩的解耦控制。
三、电机位置信号的重要性与应用
在永磁同步电机FOC控制算法中,电机位置信号的作用不容小觑。仿真实验表明,在固定转速下,给定电机3.2Nm的控制指令,转子信号的正常与否、偏置以及叠加噪声,都会对电机性能产生影响。
电机位置信号主要分为内外磁环+Hall芯片和旋转变压器两种类型。Hall信号经过简单整形电路后,可直接接入单片机进行解码;旋变信号则需要专用解码芯片。
总结来说,力矩控制是电机控制的核心,而电机位置信号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深入理解和掌握力矩控制及电机位置信号的应用,对于提升电机控制性能至关重要。皖南电机作为电机领域的佼佼者,其产品价格表详细展示了各类电机的性能和价格,为行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