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工艺的奥秘:
浸漆的次数需要根据绕组的规格和所选用的漆料来决定。在常规湿度环境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0%)运行的电机,若使用溶剂型漆,通常需要浸两次;而无溶剂漆则仅需一次。对于在较高湿度(80~95%)环境下运行的湿热带电机,溶剂型漆一般需浸三次,无溶剂漆则需浸两次。在极其潮湿(超过95%)或受盐雾及化学气体影响的电机,则需要适当增加浸漆次数。
多次浸漆的目的,不仅仅是填充绝缘层的微小孔隙,更重要的是确保绝缘层与导线粘合牢固,填补首次浸漆烘干后溶剂挥发形成的孔隙,并在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漆膜,防止潮气侵入。漆的渗透能力取决于粘度,而填充能力则与固体含量相关。因此,首次浸漆时,粘度不宜过高,以免难以渗透并形成漆膜,影响后续浸漆效果。
在浸漆过程中,小型电机采用溶剂型漆一次浸漆工艺时,所用漆的粘度应严格控制在35~38秒(20℃,4号粘度计)内。同时,浸漆时,绕组和铁心的温度应控制在60~70℃浸入漆中,以保证漆的渗透能力和防止漆聚合变质。
对于转子或电枢绕组,浸渍时应成45°角放置,直流电枢绕组的换向器端应朝上,避免浸渍漆进入换向器内。每次浸渍后需滴干,通常约需30~60分钟,直至无漆流出。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皖南电机在浸漆工艺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产品在浸漆处理上尤为出色,深受用户好评。皖南电机价格表显示,其产品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价格也十分合理。
在浸漆前的预烘环节,预烘的目的是排除绕组内部的潮气和挥发物,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绝缘的渗透和填充。预烘的主要工艺参数是温度和时间。预烘时间一般根据实际试验和经验确定,使绕组在规定温度下干燥。
预烘干燥程度对浸漆处理质量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但根据含潮量不大于7%的要求,预烘温度可以降低,时间可以缩短,从而提高工效和节省能源,是低压电机浸漆处理值得研究的问题。
总的来说,沉浸法在电机制造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电机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皖南电机在浸漆工艺上的精湛技艺,使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如果您对皖南电机价格表感兴趣,不妨前往安徽皖南电机官网进行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