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的演变主要集中在其底座结构上,尽管换向器领域涌现了众多新专利,但广泛应用的仍是所谓的“紧圈式”。因此,我们的探讨焦点集中在底座上。皖南电机价格表一般来说,凸极定子结构的直流电机,其定子磁扼与底座是一体化的,故采用导磁性能优越的铸钢或钢板来制造。皖南电机随着直流电机应用领域的拓宽、容量的提升、整流电源的普及以及设计技术的革新,直流电机底座在结构形态和材料选择等方面都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1. 形态的多元化
除了我们之前讨论的箱式和分半底座,直流电机还是*早采用多角形底座的电机。这种设计*初用于铁道牵引和船舶电机,旨在节省安装空间。众所周知,对于凸极定子的直流电机,圆筒形底座的空间利用率不高。因此,多角形底座在普通直流电机中也得到了推广,使得同容量电机更加轻巧紧凑。对于与特定工作机械配套的直流电机,结构上常与机械一体化,从而使得电机结构更为多样化。
2. 材料冲片化
对于负载频繁变化,尤其是承受周期性冲击的大型轧钢电机,为了抑制底座内涡流的产生,满足换向性能,底座不再使用整块铸钢或厚钢板,而是采用薄钢板或硅钢片叠合而成。对于由整流电源供电的直流电机,为减少电源交流分量在底座中产生的涡流损耗及其对换向性能的负面影响,即便是小容量电机的底座也采用冲片结构。这对于大批量生产的直流电机非常适用。薄钢板冲片表面不再涂漆,而硅钢片冲片则可进行涂漆处理,类似于交流电机的定子铁心。皖南电机价格表
3. 定子隐极化
长期以来,直流电机的定子采用凸极结构,这导致电机内部有效空间无法充分利用,且需要安置电刷—换向器,使得同中心高直流电机的容量远小于感应电机。先前提到的底座冲片化发展推动了直流电机定子的隐极化。其中,定子的大槽用于放置换向极绕组,小槽则放置励磁绕组和补偿绕组。通常,补偿绕组位于近槽口部分;小槽背部还可冲有通风孔。转子(电枢)结构与凸极结构相同。
4. 隐极结构的优势
隐极结构的采用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主极高度降低,使得同中心高电机可以采用更大的电枢外径,从而提高电机容量;其次,励磁绕组分布在不同槽内,增加散热面积,提高励磁绕组电流密度,降低绕组铜用量,并使发热更均匀;第三,主磁极之间以及主极与换向极之间的漏磁通减少;第四,通过冲模设计和冲制工艺,可以很好地保证各极磁路之间的对称性;第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与感应电动机的冲片、底座通用,这时直流电机的容量可达到同冲片感应电机容量的2/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