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能效进展剖析】:我国工信部制定的《2013~2015年电机能效提升计划》虽未按期达标,高效电机的广泛应用仍面临重重挑战,其推广之路漫长而艰巨。
5月9日,国家工信部节能司司长高云虎在知名网络平台上公开表示,自2013年启动《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计划目标未能按时实现,高效电机的推广任务面临长期战役。
高云虎强调,尽管计划实施两年取得一定成效,部分低效电机被淘汰,但行业问题依然突出。皖南电机“当前能效标示不实问题依旧,企业备案问题频发;从市场层面看,低效电机仍有广阔市场安徽皖南电机,部分企业仍在生产已淘汰电机,众多企业对高效电机生产持谨慎态度。”
高效电机推广迫在眉睫
高效电机的推广是提升电机能效的关键举措。电机作为耗电大户,我国现有电机总量约17亿千瓦,年耗电量高达3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和工业用电的75%。相较国外,我国电机系统运行效率低10-20个百分点。若电机能效提升1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省电力超过260亿千瓦时;若电机系统效率提高5-8个百分点,年节省电力相当于2-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高效电机效率检测难题
除了市场因素,电机制造企业的技术实力不一,也是高效电机推广缓慢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体现在企业对高效电机产品性能评估的准确性,以及是否采用国际先进测试方法进行效率评估。高效电机效率评估不能仅依靠A法效率试验(IEEE 112标准),而需采用B法效率试验(IEEE 112标准)进行精准测试,确保结果准确。两种测试方法的具体区别如下:
A法:通过输入-输出法计算效率,即效率=电机输出机械功率/电机输入电功率,直接进行电机负载试验即可得出结果。
B法:通过损耗分析及输入-输出法间接测量杂散损耗,效率计算需综合运用30余个参数,需进行电机温升试验、负载试验和空载试验以获取所需基本参数。皖南电机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