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机技术的*新发展趋势包括:电机本体向永磁化方向发展——永磁电机凭借其高转矩密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可靠性等显著优势脱颖而出。得益于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高性能永磁电机成为我国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发展的关键。同时,电机控制正迈向数字化——专用芯片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应用推动了电机控制器的数字化进程,不仅提升了电机系统的控制精度,还缩小了系统体积。此外,电机系统正实现集成化——通过机电一体化和控制器集成,有效减轻了驱动系统的重量和体积,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国际电动汽车电机技术发展方面,美欧地区生产的电动客车普遍采用交流异步电机,而日本生产的电动汽车则多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皖南电机价格表显示,不同电机的功率等级和*高转速各异,满足不同车型和性能需求。
在我国电动汽车电机发展现状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开发平台,并形成了小批量生产的开发、制造、试验及服务体系。大功率异步电机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电动客车,产品性能基本满足整车需求。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在优化设计和自主研发方面取得进展,产品性能满足整车需求,部分公司已具备年产2000套的生产能力。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通过设计改进,产品性能提升,基本满足电动汽车需求。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研发和生产能力逐步增强,产品技术指标部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水平与国外仍有差距。
面对挑战,我国电动汽车电机及其控制器的发展仍需努力。电机原材料和控制器核心部件研发能力不足,依赖进口,如硅钢片、电机高速轴承等,进口成本高,影响电机系统产业化。我国车用电机的机电集成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控制器集成度低,体积和重量较大。制造工艺水平落后,自动化生产线不足,产品可靠性和一致性差,产业化规模小,成本高。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标准较少,且不完善。
在整车控制器领域,国际整车控制器技术日趋成熟,大部分汽车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积累丰富,控制策略成熟度高,整车节油效果显著,产品可靠性已得到市场验证。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积极投身整车控制器研发和生产,如德尔福、大陆、博世集团等。控制器标准化趋势明显,全球汽车制造商、部件供应商及电子、半导体和软件系统公司联合建立了汽车开放系统架构联盟,形成了AUTOSAR标准,简化了开发流程,提高了ECU软件的复用性。
在我国整车控制器发展现状方面,研发主要依托高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已初步掌握软、硬件开发能力。产品功能较为完善,可满足电动汽车需求,并已应用于样车及小批量产品。部分整车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吸收国外技术和经验,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然而,我国控制器硬件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产业化能力相对不足。大部分企业倾向于选择国外整车控制器硬件供应商,控制器基础硬件和开发工具依赖进口。
在我国整车控制器存在的问题中,应用软件方面,功能实现为主,软件诊断功能、整车安全控制策略、**功能有待优化。基础数据库不完善,影响整车控制器设计水平。开发工具偏重前期开发,缺乏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工具,不利于产业化发展。硬件设计能力虽强,但芯片集成和制造能力不足,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控制器接口和网络通讯协议不统一,影响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