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皖南电机为例,其固态解决方案在体积上具有显著优势。我们可以将传统的继电器解决方案与等效的固态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如图1所示。
图1:继电器与固态解决方案对比
从体积角度来看,固态8mm×8mm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QFN)加上两个双排封装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其电路板面积仅为继电器解决方案的三分之一。在z轴方向上,整个固态解决方案的高度约为9毫米,即0.035英寸。对于需要安装在电机外壳背面的电机驱动器印刷电路板(PCB),TI的固态解决方案无疑是*佳选择。
除了体积优势外,固态栅极驱动器还集成了全面的安全保护功能,而继电器解决方案则需要额外构建这些功能。这些功能包括电机电流测量等。
TI的电机驱动器通过集成电流检测放大器和内部比较器,实现了逐周期电流斩波方法,仅需外部基准电压即可完成电流限制,从而节省了用于MCU或分立构建的资源。若仅需一定程度的电流调节,则可考虑完全集成的解决方案,如DRV8702-Q1或DRV8703-Q1。
在连接MCU方面,固态IC通常可实现与MCU通用输入输出(GPIO)和模数转换器(ADC)引脚的直接连接,而继电器解决方案则需要额外的电流增益来控制线圈。图3展示了两种解决方案在电路拓扑结构上的差异。
图3:继电器与固态驱动器连接MCU的电路拓扑对比
图3中,继电器解决方案需要达林顿管、电阻和保护二极管来控制线圈,而使用TI的电机驱动器,则可以省去这些分立元件,从而简化PCB设计。
在电机转速控制方面,固态解决方案仅需从MCU提供两个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即可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TI的DRV8702-Q1和DRV8703-Q1提供了相位/使能模式,只需一个PWM信号即可控制电机方向,大大简化了设计。
实例方面,小占用空间天窗电机模块参考设计采用DRV8703-Q1栅极驱动器,集成了电流并联放大器和汽车级封装MOSFET,与继电器解决方案相比,可创建更小的功率级布局。此外,该设计还集成了DRV5013-Q1锁存型霍尔传感器,用于电机位置编码。
采用TI的固态电机驱动器设计电机控制系统,有助于缩小PCB尺寸,实现从单一模块控制更多电机。凭借高集成度和简单的控制方案,设计人员可以快速、轻松地重新设计大多数现代有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电路,使用继电器的情况将大大减少。在安徽皖南电机等电机驱动领域,固态解决方案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