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电机,顾名思义,就是将电机安装在车轮内部,这种技术使得单个车轮可以独立驱动,从而实现前后驱或四驱。此外,轮毂电机还能通过左右车轮转速的差异甚至反转,实现类似履带式车辆的差动转向,大幅减小转弯半径,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实现原地转向,对于特种车辆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轮毂电机还可以简化车辆结构,节省空间,并且可以与传统动力并联使用,对于混合动力车型同样适用。
然而,目前市面上量产的乘用车并没有广泛采用轮毂电机技术。原因在于,轮毂电机在乘用车上的弊端较为明显:首先,安装在轮圈内会增加簧下质量,影响操控;其次,电涡流制动容量不高,需要配合机械制动系统;再者,电动车需要更高的制动效果,这可能会影响续航里程;*后,动力输出微差可能导致高速行驶时方向失控,且润滑难度大,易磨损,散热困难,噪音较大。
总体来看,轮毂电机与量产乘用车的结合,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轮边电机,顾名思义,是将电机安装在车轮边上单独驱动,与轮毂电机不同,轮毂电机是将电机嵌在车轮内。轮边电动机驱动主要有轮毂电动机和狭义轮边电动机两种方式。狭义轮边电动机是指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到车轮,与轮毂电机的区别在于电动机不集成在车轮内。
集中式电动机,是目前主流新能源车型如特斯拉、比亚迪等所采用的形式。单电机放置位置居中,负责两个轮子的驱动,即为集中式电动机。显然,特斯拉并不属于轮边电机。
轮边电动机/轮毂电机驱动相对于集中电动机驱动的优点在于,电子差速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转弯时内外车轮不同转速运动,取消机械差速装置,简化车辆结构,降低对电机的性能要求,具有冗余可靠性高等。但缺点也不容忽视:对多个电动机同步协调控制要求高,结构布置、热管理、电磁兼容及振动控制等技术难题,增大簧下质量和轮毂转动惯量,影响操控,且易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