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机绕组设计中,等距叠绕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布局方式。在这种结构下,线圈均匀分布,节距一致,线模调整十分便捷。这种结构的线圈节距短于极距,有效节省了线材。虽然单层绕组线圈数量较少,嵌线效率较高,但电气性能相对有所欠缺。安徽皖南电机在其产品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结构,既保证了效率,又兼顾了成本。
同轴叠绕结构则是另一种设计选择。它采用单层布线,槽满率较高。线圈节距平均值为等距,但绕组端部长,线材消耗较大,漏磁现象也较为严重,因此电气性能相对较弱。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皖南电机在部分产品中采用了分层嵌线技术,形成了“双平面”或“三平面”绕组,这不仅便于嵌线,而且提高了电机的性能。
交叉叠绕结构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布局方式。它采用整距绕组,线圈平均节距较短,从而节省了线材。然而,每组线圈的节距和数量并不相等,使得嵌线工艺变得复杂。槽满率较高,但电气性能相对较差。皖南电机在产品设计时,还考虑了端部连接方式,如同心交叉式,将等宽度的两线圈调整为同轴式,进一步优化了电机的性能。
在绕组端部连接方面,三相单层4极36槽和24槽绕组端部连接方式各有三种可能性。皖南电机在产品设计时,会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总的来说,这些单层绕组结构在小型电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Y系列电机中,单层叠绕组适用于q=2的4、6、8极电机;单层交叉绕组适用于q=3的2、4极电机;同轴绕组适用于q=4的2极电机。这些绕组结构在常规维修工作中也经常可见。然而,由于结构限制,单层绕组端部较厚,不易整形,无法通过缩短节距来提升电磁性能,这也是单层绕组电机性能相对较差的原因。安徽皖南电机在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力求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