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推出的测试规范,使得电机能效评估成为现实。过去十年,电机市场迅猛发展,全球电机制造水平持续提高,与之相伴的技术评估标准也同步进步。
如今,高效电机的性能已非昔日可比。*新的分类标准将IE1定位为普通能效,IE2为高级能效,而IE3则代表了*节能且能效*高的级别。这种分级方法使得电机能效整体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
“IEC+MEPS”模式
早在十年前,关于电机能效评估标准的问题便已提出。当时,美国和欧洲在此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难以达成共识。然而,过去五年间,局势发生了转变。
IEC*早发布的国际标准统一了IE1、IE2、IE3的分类,为国际电机能效评估设定了统一标准。然而,各国发展状况各异,统一标准在评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国际能效组织“topten节能中心”主席Conrad U. Bruner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透露,除IEC标准外,各国均制定了各自的强制性能效标准,统称为“MEPS”。
“MEPS”指的是*低能源效率标准。过去五年,许多国家采纳了这一模式。目前,全球存在三组采用MEPS的国家,第一组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第二组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第三组则以欧洲和中国为典型。欧洲标准于2009年制定,2011年实施,中国的标准制定时间与之相近。
“IEC+MEPS”标准体系构建了全球电机能效测试的框架。在此体系下,各国不断开展电机能效研究。然而,执行这一体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初,通过法律法规调控市场是执行标准的主要手段。调控市场需要三个要素:产品注册、检测认证和奖惩措施。然而,目前只有澳大利亚能够实现这三个要素。在美国,只有注册环节,欧洲则三要素均未实现。
中国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目前,*低能效标准尚未设置惩罚措施。中国正在修订相关立法,对不节能的制造商进行惩罚。然而,由于早期缺乏监测实验室和认可的国际标准,中国缺乏自身的检测监督机制。但随着电机能效标准实施,这一机制逐渐完善。
提升用户自主性
尽管标准要求严格,电机生产门槛提高,但高效电机在市场上的推广仍面临问题。Conrad分析指出:“在瑞士,我们对4000台电机进行了调查,它们来自12个不同的工厂。其中50%~60%的电机老旧,需要更换。”
高效电机可快速实现节能效果,但使用者可能不了解这一情况,或虽了解却不采取行动。为此,市场需要转型,从低效向高效转变。
目前,国际转型也面临障碍,一些企业因价格因素不愿购买高效电机。Conrad认为这是不明智的行为,“使用电机的用户可以从中获利,制造电机的企业也能受益,环境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为顺利推广高效电机,应采取三项措施:*低能效标准“MEPS”、政府财政支持、能力建设。Conrad指出,我国已实施*低能效标准,税收政策刺激也开始实施,但软实力仍较薄弱。
我国电机用户大多缺乏主动性,如何引导用户自主购买电机成为一大难题。在发达国家,用户通过信息披露、订阅简报等途径了解*新国际电机标准,确保对高效电机有正确认识。
此外,我国高效电机价格较高,一台高效电机的价格比普通电机高出30%。在美国,高效电机费用已大幅降低,从几年前的高30%降至高10%左右,用户不存在价格障碍。
我国拥有众多大型电机厂和知名电机企业,但起步较晚,过去30年大多停留在IE1级别,50%的企业仍在生产低效产品。工业用电电费可享受补贴,导致大部分企业不愿主动生产高效电机。
Conrad表示,如果取消工业用电补贴政策,我国市场技术更新将更快,高效电机普及速度也将加快。在这方面,欧洲做得很好,除电价外,还增加碳税。
潜在问题多
总体来看,我国高效电机运行相对缓慢。国际标准划分的三级能效并不局限于这三级,IE4和IE5也存在其中。IE4研究的是永磁电机,这种电机更为高效,采用永磁技术。我国是世界上出口稀土*多的国家,拥有绝对优势。然而,我国稀土主要用于出口,并未真正投入研发。
此外,电机市场仍存在众多问题和提升空间。Conrad认为,生产者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升级。
首先,注重变频器生产和使用,如ABB、西门子、皖南电机等企业均在电机及变频器领域进行探索。皖南电机让电器在没有负载时使用变频器,减少电机负担,这种思路值得借鉴。皖南电机
其次,目前市场上50%~60%的电机仍为IE1级别,容易形成大马拉小车的情况。许多电机规模大,但负载不足,导致运行低效,无法充分发挥电机能效。
再次,缺乏对“没有负载的控制”的思考。皖南电机价格表*后,关注传送系统,如传送带等。例如,汽车内部有许多传送装置,动力传送在传送系统上的投入远大于引擎投入。使用优质的传送装置可节省成本,甚至达到10%。
此外,系统整合、运行管理也需要关注。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从技术上解决电机面临的尴尬问题。不仅国外,国内同样可以发挥良好作用。Conrad坦言,我国高效电机市场潜力巨大。
(本文来源:国际电机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