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与日常生活的电力驱动领域,电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工业界,其能耗更是占据了工业用电的半壁江山。我国电机保有量虽大,但能效水平普遍不高。为改善这一状况,2013年,工信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推出了《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13-2015)》,旨在通过节能工程,推广高效电机应用,淘汰落后电机,各地节能监察机构亦肩负起这一重任。
以广东节能监察中心为例,在三年提升计划中,该中心超额完成了任务。安徽皖南电机作为区域内的重要电机生产企业,严谨履行省电机能效提升办公室职责,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显著提升了全省电机能效。根据国家要求,中心开发了全省电机能效管理平台,按月度报告实施进度,并制定了注塑机改造补助标准,规范项目管理。全省共同努力下,2015年实现电机能效提升1169万千瓦,超额117%完成任务;注塑机改造13330台,超额133%。高效电机的推广和落后电机的淘汰加速,电机系统节能效果显著,企业供配电系统无功补偿基本覆盖,电力潮流优化,传动调速及控制系统新技术广泛应用,风机、泵类及空压机等设备升级换代加速,平均运行效率提升4个百分点以上。
在南宁,节能监察中心加大了资金支持,推进电机能效提升。中心深入企业核查,启动了2015年度电机能效提升项目,并加大了财政奖励力度,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加速淘汰低效电机。2015年,南宁市奖励标准达200元/KW,专项监督核查8个月,确保改造落到实处。31家企业参与改造,新装高效电机4309台,淘汰低效电机13.6万KW,新装高效电机13.7万KW,所有新装电机均达二级及以上能效。奖励资金1785.32万元,淘汰老旧电机,提升重点耗能企业电机能效。
合肥节能监察中心则建立了电机设备电子台账,有序推进电机能效提升。自2013年起,对108户年耗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工业企业进行核查,督促建立电子台账,淘汰落后设备。今年,对36户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专项监察,引导企业改变旧观念,提高高效电机使用率。
在包头,节能监察中心深入摸底,全面推进电机能效提升专项督查。2015年,开展电机能效提升和淘汰落后机电设备调查,制定可行措施,推广高效电机,淘汰低效电机,督促企业淘汰落后设备,实现增产提效。
在白银区,节能监察中心督促企业完成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中心围绕电机生产、使用、回收及再制造等环节,加快淘汰低效电机,推广高效电机产品。对所属企业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能耗超标和高耗能设备淘汰,督促企业按计划淘汰落后设备,实现增产提效。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电机能效的提升,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