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机制造过程中,机座的加工技术至关重要,许多机器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如“跳蹦迪”现象,往往与机座的质量息息相关。本文将针对皖南电机(安徽皖南电机)的机座加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精妙之处。
皖南电机的机座加工与铁心制造及定子加工紧密相连,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案对于保证铁心冲片制作与定子精加工至关重要。为确保定子铁心内圆与两端止口的同轴度,我们可采取五种加工方案:光止口、光定子铁芯内圆、光定子铁心外圆、“两不光”和“两光”。
在光止口方案中,定子铁心内外圆不进行加工,压入机座后以铁心内圆定位精车机座止口。而在光定子铁芯内圆方案中,以机座止口为基准精车或粗磨铁心内圆。光定子铁心外圆方案中,以铁心内圆为基准精车铁心外圆,压入机座后不再加工。在“两不光”方案中,定子铁心内外圆及机座止口均不进行加工。在“两光”方案中,以一端精车过的机座止口为基准,精车铁心内圆和另一端机座止口。
根据加工定位基准面的不同,机座加工可分为两种方案:以止口、端面为基准面和以底脚平面及底脚孔为基准面。在皖南电机(安徽皖南电机)的加工过程中,首先加工基准面,然后以基准面定位加工其他部位。在光止口方案中,止口因铁心压入机座而变形,经精车止口后圆度较好。精车止口可消除误差,达到所要求的同轴度。
定子同轴度主要取决于胀胎工具精度和定位误差。在机座零件加工时,对止口与内圆的同轴度和精度可适当放宽,有利于采用组合机床加工或自动线加工。在光定子铁心内圆方案中,定子同轴度依靠止口定位精车或磨削铁心内圆达到,可放宽对机座内圆与止口同轴度的要求。但精车或磨削铁心内圆将增加铁耗,降低性能。
分析两种不同加工基准面的方案,第一种方案以止口、端面为基准面,设备通用性大,装夹方便,加工效率高。但存在定位误差、底脚孔定位不便、止口定位面积小等缺点。第二种方案以平面作为定位基准面,稳定可靠,同轴度高,节约装卸工时。但要求底脚平面精度高,影响内圆加工,对设备和加工技术要求较高,增加工时和成本。
综上所述,第一种加工方案易于掌握,加工效率高,质量可保证,在工厂中应用*广泛。然而,随着机座加工向自动线发展,趋向于采用第二种加工方案,以保证机座中心高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