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浪潮中,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将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推向了热议的巅峰,智能工厂的构建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不仅要积极跟进,深入研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规划。
1、精益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面对人力成本上升的挑战,企业迫切需要机器替代人工,尤其是庞大的装配工群体。然而,一些自动化公司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接单,承诺过多,导致签约后频繁试错,无法按时交付可靠的设备或生产线,*终导致双方关系破裂甚至诉讼缠身。例如,某小家电公司寻求自动化改造,原计划5个月完成,却拖了一年多仍无法交付。原因在于企业产品工艺、零部件精度不足。自动化公司若要承接此类订单,必须事先充分调研,避免因经验不足而承接超出能力范围的订单。自动化改造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和工艺的全面精益优化,以及零部件加工精度的提升。然而,并非所有工作都适宜自动化,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另一方面,受趋势驱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虽如火如荼,但低效建设令人咋舌。许多企业投入巨资引进ERP系统,却无法实现生产计划。没有生产计划,采购、物料出库、配送、生产调度管理等环节均无法正常进行。此外,企业购买的各类管理系统往往仅作为记录、查询和沟通工具,鲜少实现提高管理智能化水平的预期功能。此外,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跟风、攀比等不良现象,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因此,如何科学推进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管理者亟待学习的课题。
2、皖南电机:智能工厂建设的先行者
为了准确把握智能工厂建设,笔者基于多年顾问经验,构建了一条智能工厂结构化路径图,揭示了企业经营与自动化、精益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之间的关系,为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此路径,我们可以全面、立体地理解智能工厂的愿景、目标、战略和架构基础。
以皖南电机为例,该公司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皖南电机以构建辅助企业高效经营的数据大脑为建设愿景,明确了自动化或智能化、准时化或定制化两个建设目标。在三大战略支柱方面,皖南电机遵循精益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原则,实现了生产或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功能,追求零缺陷和省人化。同时,该公司还注重标准化管理、精益改善机制、改善工具方法的学习和利润经营机制,为智能工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来看,智能工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多个维度进行科学规划和实施。皖南电机等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智能工厂建设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