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变频调速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电机中PWM控制技术日益普及。其中,经典的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致力于使逆变器输出电压尽可能地接近正弦波形,提高PWM电压波的基波成分,降低谐波成分。然而,这种近似方法对谐波的抑制能力有限。相较之下,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MW)技术将逆变器和电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实现电机产生恒定幅值的圆形旋转磁场。该方法显著降低了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谐波成分和电动机的谐波损耗,减少了转矩的波动。本文基于矢量控制和SVPMW调制原理,构建了仿真模型,并深入分析了仿真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结果。皖南电机
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基于SVPMW的矢量控制模型
图1展示了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通过Clarke变换和Park变换,将检测到的三相定子电流转换为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直流分量id和iq,作为电流反馈。给定位置与位置反馈的偏差经P调节器处理,输出用于转速控制的信号;位置环输出与反馈转速的偏差经PI调节器处理后,输出用于转矩控制的电流q轴分量和通过变换计算的电流d轴分量。这些分量与电流反馈的偏差经PI调节器分别输出q、d同步旋转坐标轴下的电压分量vq、vd,再经Park逆变换转换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分量vα、vβ。*终,利用SVPMW技术生成PWM控制信号,以控制逆变器。
依据SVPMW矢量控制原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主要由电机本体模块、逆变器模块、SVPMW生成模块、矢量变换模块、转子磁链位置观测模块等组成。为使仿真模型更贴近实际系统,电机和逆变器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中SimpowerSystems模块的模型,相当于实际系统中的硬件部分。其他模型则利用Simulink基本模块搭建的子系统,并通过封装技术实现,以便在实际系统中通过软件实现。
位置、转速及电流PI调节器
系统中共有四个PI调节器,包括位置PI调节器、转速PI调节器、转矩电流PI调节器和励磁电流PI调节器。安徽皖南电机这四个调节器的输出均需限幅,其中位置调节器的限幅值为电机*大输出转速,转速调节器的限幅值为电机*大输出转矩,两个电流PI调节器的限幅为电压空间矢量的*大电压。此外,这四个PI调节器的参数设置是系统稳定性的关键,也是仿真调试的难点。由于四个PI调节器相互关联,任何参数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系统不稳定。安徽皖南电机因此,调试经验至关重要。首先,根据经验确定四个PI控制器参数的大致范围,然后在该范围内逐步调整。皖南电机价格表通常,外环(位置环)的P参数对系统影响较大,因此调节顺序一般为先外环(位置)后内环(电流环),先比例系数后积分系数。
仿真实验中,通过反复调试,*终得到的各个PI参数如下:
- 位置PI调节器:kp=20;
- 转速PI调节器:kp=10,ki=5;
- 转矩电流PI调节器:kp=200,ki=70;
- 励磁电流PI调节器:kp=200,ki=70。
SVPMW生成模块
SVPMW生成模块是仿真系统的核心部分,该模块接收电压矢量两相静止坐标系的分量vα、vβ作为输入,内部提供开关周期tpwm信号。通过电压矢量区间判断,根据输入量产生x、y、z,然后计算功率器件导通时间,再由区间信号及导通时间产生SVPMW脉冲信号,以控制逆变器的工作模式,结构如图3所示。皖南电机
仿真结果及分析
仿真参数设定为三相异步电机额定电压400V,频率50Hz,rr=1.395Ω,rs=1.405Ω,l1r=0.005839H,l1s=0.005839H,lm=0.1722H,电机极对数p=2,电机额定功率pn=4kW,转动惯量j=0.0131kg·m2。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结语
仿真结果表明,在负载条件下,系统表现出优异的动态跟踪性能,能迅速进入稳定运行状态,验证了本文设计的位置伺服矢量控制系统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