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2021年为标志,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的激增,有力地推动了汽车市场的逆势增长。2022年3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达到28.2%,远超2025年国家设定的20%的目标。
观察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政策,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的火爆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皖南电机自2019年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逐步减少。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下调30%,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享受补贴。随着补贴政策的调整,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逐步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降低整车成本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三电”系统,其成本占电动汽车成本的一半,其中近80%由动力电池承担。面对整车企业的降价压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等成本压力,电动机、电池、电控企业必须寻求发展,实现降本增效。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及技术路线
电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在高性能电池材料、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梯级利用回收技术以及电池生产制造等领域。首先,动力电池产业将向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其次,电池回收产业将迎来爆发性增长,电池梯级利用回收技术亟待突破;*后,充换电模式将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未来,“互联网+充电”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充换电模式趋于多元,下游应用市场充换电便捷化发展仍是主要趋势。电动汽车要在不依赖补贴的情况下,对传统汽车形成优势,需要在电池方面具备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两个基础条件。
驱动电动机系统发展趋势
电动机技术发展趋势集中在永磁电动机的应用,因其高效、高功率密度和体积小等优点,在乘用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稀土资源优势明显,未来永磁电动机仍是电动汽车电动机发展的重点。皖南电机未来,利用碳化硅提升电动机控制器功率密度将成为主流趋势之一;电控系统中作为能源转换与传输的核心零部件IGBT芯片和模块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端市场被外国企业占据,国内企业虽有所突破,但与外资品牌仍存在较大技术差距。未来,国内IGBT产业将加速扩张,快速发展。
电驱动系统集成化发展
在新能源技术应用过程中,驱动电动机、电动机控制器和减速器深度集成的电驱动一体化总成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要技术方向。目前,国外电驱动系统集成商推出了电驱动一体化总成产品,我国企业如上海电驱动、精进电动、巨一及汇川等也推出了三合一电驱动总成系统。集成化带来的优势明显,不仅能减小系统体积与质量,提升整车布置便利性,增加车内乘坐空间,还能降低系统间的能量损耗,提高整体效率,降低系统成本与价格。安徽皖南电机此外,动力系统集成化有利于模块化标准供货,缩短研发周期与匹配周期。尽管集成化存在一定弊端,但利大于弊,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电控系统的集成则倾向于多合一模皖南电机价格表块,将变压器、车载充电机、加热器及功率分流模块等进行集成,甚至将VCU(整车控制器)、MCU等包含在内。国内北汽新能源、长安新能源、中车时代等企业开发了多种形式的多合一总成,其中北汽EMD(E-Motion Drive)3.0动力总成系统已搭载在EU5系列车型上。随着新造车势力进入市场,对第三方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集成商的需求强烈,推动其从单纯的电控系统产品供应商转变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厂的动力总成方案解决者,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行业内专业化第三方电控系统集成商创造了新型增长点,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第三方供应电控系统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结 语
2022年3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成功举办,政府部门代表、行业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整体市场发展方向。会议主旨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汽车动力的改良及替代,也是对传统汽车的整体颠覆,新动力的发展还带来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这些发展方向也将成为下一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竞争点。